SERVICE PHONE

18322407117
新闻资讯NEWS CENTER你的位置: 米乐M6 > 新闻资讯
我国跆拳道运动科研现状综述

发布时间:2024-01-09 14:06:44  点击量:

  我国跆拳道运动科研现状综述跆拳道 ( 英文 TAEKWONDO) 运动起源于朝鲜半岛 , 是一 项极具激烈竞争性和观赏性的体育运动 。我国自 1994 年引 进开展此项目 ,经过教练员 、 运动员及其相关人员的努力 , 部 分项目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,如在 1998 年曼谷亚运会上 我国选手贺璐敏获得亚军 ,在 27 届奥运会上陈中为我国争得 一枚金牌 。虽然跆拳道在我国是一项新兴项目 ,但是已经受 到国内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重视 ,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,本文力图 通过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研究现状的分析 , 为我国跆拳道运动 的研究提供参考 。

  群如拳击 、 柔道 、 摔跤等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相比 ,其体脂百 分比最低 (10. 23 %) [7 ] 。 3. 2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方面的研究 3. 2. 1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 确定跆拳道运 动员身体机能指标有助于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 。对跆 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氧供能 、 有氧 供能和反应时三个方面 。结果揭示跆拳道训练对机体无氧供 能能力有重要影响 。在训练中以优先发展机体无氧供能能 力 ,同时兼顾提高有氧供能能力 。反应时是跆拳道运动员极 为重要的技能评定和选材指标 , 在训练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。 另外 ,还有的研究通过心率 ( HR) 、 左心室射血时间 (LVET) 、 射 血前期 ( PEP) 、 等容收缩期 ( ICT) 、 PEP/ VELT、 LVET、 ICT/ 脉搏 传递时间 ( PWTT) 等指标研究跆拳道运动员的心功能 [8 ] 。 3. 2. 2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 对跆拳道比赛 后的血细胞数及血液部分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, 结 果表明比赛后白细胞总数 、 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 ,中性粒 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 ,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多不明显 ,而 且血糖明显增多 ,血钠明显减少 ,但是血清胆固醇 、 血清尿素 氮、 血钾变化不明显 。 对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血乳酸及血清 LDH 活性变化 的研究结果表明跆拳道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较比赛前增 加 7. 93 mmol/ L ( P 0. 01) ,血清 LDH 活性较比赛前增高 108. 87 IU/ L ( P 0. 01) [9 ] , 而且跆拳道比赛的无氧酵解供能程度 比篮球教学比赛大 ,与摔跤比赛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 。另外 通过对拳击 、 散打 、 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时 Hb 、 、 等 BUN CK 生化指标的测定 ,结果表明拳击 、 散打 、 跆拳道比赛时的能量 代谢特点主要是无氧供能为主 , 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 击、 跆拳道 、 散打 。于是由此提出在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中应 重视无氧耐力训练 ,提高无氧酵解能力 。同时研究也发现我 国跆拳道运动员的 VO2max 显著低于韩国优秀运动员 , 由于研 究表明 VO2max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遗传 , 应在跆拳道运动员选 材过程中 ,重视无氧耐力素质和有氧代谢能力指标 。 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心功能的研究 ,来自对女子跆拳道运 动员与耐力运动员在安静 、 递增负荷及恢复期 STI 各项指标 的比较分析 。研究结果表明 ,跆拳道运动对心功能有一定影 响 ,表明跆拳道运动与有氧耐力存在密切关系 。从 HR 与 PEP/ LEVT 比值看 ,跆拳道运动员在递增负荷实验中变化及 STI 分级标准评定都说明其心功能良好 ,这为以后训练打下良 好基础 [8 ] 。 3. 2. 3 对影响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某些营养物质的研 究 合理的营养手段 , 可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 复以保证大运动负荷训练的持续 。营养物质的补充有运动 前、 运动中和运动后三种形式 。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运动后 的营养物质的补充 。 通过银杏液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及自由基代谢的影 响的研究结果显示 ,在补充前后一个月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 测试 ,通过测试总功 、 / LBW 、 - GSH - PX、 - SOD 总功 RBC RBC 及血浆 MDA 的含量 ,补充银杏叶可以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运 动能力 , 阻抑运动引起的自由基损伤 [10 ] 。通过葡萄适 (Lu2 cozade) 对跆拳道 、 柔道 、 摔跤项目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结果显示 ,在对广东省 36 名高水平跆拳道 、 柔道和摔跤项目 的运动员赛前 3 个月内 ,在模拟比赛后 30 min 补充 300 ml 英 国产葡萄适 (Lucozade ) 后 , 通过比较服用葡萄适 (Lucozade ) 的 实验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, 发现实验组的生理指标 ( 晨

  摘 :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 ,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科研现状进行简述 ,指出目前科研主要集中在跆拳道 要 发展 、 技战术 、 生理生化生物力学 、 心理 、 运动损伤和选材 6 个方面 ,在获得一定成果的同时 ,仍需全面系统的 深入研究 。 关键词 : 跆拳道 ; 中国 ; 科研 ; 现状 中图分类号 : G886. 93 文献标识码 :B 文章编号 :1007 - 3612 (2002) 05 - 0605 - 03

  育水平的迅速提高 ,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运动员体型与运动能 力密切关系 。目前 ,国内学者对许多项目优秀运动员进行了 研究 [6 ] ,有些学者近期开始关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型 问题 。利用 “希斯 —— — 卡特” 体型测定法对此问题的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,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,即体型 分布较为集中 ; 女子运动员体型特征为 : 体型较均匀 ,皮下脂 肪较发达 ,肌肉 、 骨骼发育一般 ,身材较高 ,女子运动员随级别 的升高 ,体型由外胚叶型向内胚叶型转变 ,女子运动员日常训 练中应注意适当减少体脂 , 增加瘦体重的比例 , 加强肌力训 练 。而男子运动员体型特征为 : 体型匀称 ,肌肉 、 骨骼发达 ,皮 下脂肪含量低 ,身材高大 ,男子运动员随级别的升高 ,体型由 外胚叶型向中胚叶型转变 [8 ] 。 由于身体成分对的生理特征 、 运动能力 、 运动成绩均 有一定影响 ,从力学和能量代谢上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。 研究结果表明 ,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中 ,男子运动员的体 脂百分比较低 , 基本合理 , 女子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明显较 高 ,并影响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的进一步发挥 ; 健将级运动员 的体脂百分比分别低于一般和总体运动员的平均值 , 说明跆 拳道运动员体脂含量应相较低 ; 跆拳道运动员体脂百分比随 级别的增加而升高 ,尤其是大级别的运动员体脂百分比较高 。 通过对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脂成分的研究表明去脂 体重与比赛名次高度相关 ( r = 0. 951 , P 0. 05 ) , 与国内同项

  由于跆拳道在我国迅速发展和壮大 , 一些研究者试图通 过对我国跆拳道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的分析 , 为我国跆拳 道运动发展提供相应对策 。 从科学训练的角度 ,国内学者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 , 对国家队跆拳道运动科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, 认为其主 要特征包括 : 跆拳道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、 负荷安排的 科学性 、 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时间学规律性 、 训练手段和内容 的实效性 、 运动训练人员的智能化和多样性 [1 ] 。 通过对跆拳道发展的纵向分析认为 ,决策正确 、 集中力量 和强化训练 、 科学训练 、 传统武术的基础作用四个方面的因素 推动了我国跆拳道的快速发展 。但是 ,群众基础薄弱 、 技战术 水平的差距 、 基层教练员跆拳道专业素质较低是制约我国跆 拳道发展的重要因素 。并且认为如果能通过普及推广跆拳道 运动 、 加强国际间交流 、 提高教练员水平会有助于我国跆拳道

  占优势的情况下 ,战术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。但战术涉及技 术、 体能 、 心理 、 智能等综合因素 。 有些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及带队实践体会对影响跆拳道战 术运用其中若干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, 认为战术意识 、 战术种 类、 身体素质 、 地域性差异几方面因素影响跆拳道战术的运 用 ,同时指出在战术的运用时 ,应注意战术要熟练 米乐M6、 要先进 、 要 有绝招 、 要创新 。同时 ,从比赛的角度认为 “快 、 、 、 是 准 狠 变” 比赛制胜的因素 [4 ] 。 有些则研究具体的跆拳道战术 ,力图探讨某些具体战术 的运用特点 。通过研究江苏省个级别跆拳道选手在比赛中 , 运用主动进攻 、 防守反击 、 杀伤战术 、 边角战术 4 种战术情况 和成功率 ,具体分析了各种战术在不同级别的差异 。结果发 现在主动进攻战术使用方面 , 处于级别两端的小级别与大级 别在该战术的使用上明显低于中间级别的选手 ; 用防守反击 战术最多的是中间级别的选手 , 而小级别和大级别不十分突 出 ;杀伤战术使用情况是重量级两端的选手使用杀伤战术比 例较大 ,而中间级别选手使用比例相对较低 ; 边角战术使用上 呈不规则波动 。由此建议在跆拳道训练中 ,应注重主动进攻 、 防守反击 、 杀伤战术的训练 ,并在此基础上 ,同时加强边角战 术和其他战术的训练 。 虽然边角战术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失分危险 ,操作不当 ,往 往成就了对手 。但是大量的比赛资料显示许多技战术都是在 边、 角区域完成的 。边角区域成为运动员 “必争之地” 。相关 研究表明合理有效的边角战术对比赛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; 跆拳道比赛中败方先进入边角区域时间比率高于胜方 ; 在跆 拳道比赛中 ,积极主动迫使对方进入边角区域实施的比赛是 胜利的重要因素 。由此建议加强对跆拳道规则的学习 , 重视 研究边角判罚的有关规定 ,加强边角战术的训练 [5 ] 。

  大型比赛的跆拳道技术分析的结果显示 , 我国跆拳道运动员 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, 与世界跆拳道竞技水平距离逐渐 缩小 。技术统计分析表明 ,在各类类型的技术中 , 抡踢 , 特别 是后抡踢是跆拳道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为主要得分手段 , 高难 度技术的使用率越高 ,说明此级别运动员整体水平较高 。同 时应该注意前腿的控制 、 调动及劈头 、 踹腿重击 、 后腿反击等 技术动作 。 2. 2 跆拳道绝招技术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在科学技术日益 发展的今天 ,在各国优秀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方面的差 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 , 绝招技术掌握程度和运用的是否合理 准确 ,会对比赛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。所谓跆拳道绝招技术 , 即在掌握全面的跆拳道技术技巧的基础上 , 根据自己的身体 特点 ,熟练掌握 ,运用 1~2 个技术技巧 ,以形成自己的技战术 优势 ,并能在比赛中寻找 “战机” 或制造 “战机”充分有效的发 , 挥自己的技战术优势并有效地得分 。若要获得相应的绝招技 术 ,需要依据区别对待原则 、 直观性原则 、 系统训练原则 ,通过 选择绝招动作和全面训练和配对训练等方法才能获得有效的 跆拳道绝招技术 [3 ] 。 2. 3 跆拳道战术分析 跆拳道战术是指在跆拳道比赛中 ,运 动员为发挥现有的竞技水平和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谋和行 动 。根据比赛双方的情况 ,正确地分配力量 ,在体能 、 技术不

地址:天津市宝坻区米乐·M6(中国)官方网站9号  电话:022-29803379 手机:18322407117
Copyright © 2020-2025 米乐·M6(中国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:津ICP备2020009707号-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